公海7108cc-公海710优惠大厅(China)官方网站

网站公海7108cc-公海710优惠大厅 > 最新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圆明新园免费两年带来什么?

1.jpg


珠海改革创新“还园于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园区年接待量大增6倍,丰富了市民游客生活。

 “大家现在看到的圆明新园是南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于1997年正式建成开放……”导游正带领着旅行团边走边绘声绘色地讲解,大门口悬挂的“圆明新园”牌匾下,游客兴奋地拿出相机拍照。在园内的庭院里,三三两两的市民围坐一起,谈天说地、闲话家常。

如今的圆明新园,已经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旅游、品味文化的好去处。
      实现从商业性到公共性、从“小众”到“大众”的蜕变,作为国家4A级景区的珠海圆明新园只用了两年的时间。两年来,珠海以改革的举措、创新的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国企提供服务的探索实现“还园于民”,使圆明新园从原有的封闭式主题景区转向开放式文化公园,由单一型经营转向综合型经营,由外地游客为主转向外地游客及本地市民共享。昔日高高在上的收费式“皇家园林”摇身一变,成为更接地气的公益性市民公园、百姓大舞台和文化大观园。
    随之而来的,是园区年接待量是免门票开放前的7倍,两年累计接待游客921.98万人次,成为珠中江地区接待量最大的文化休闲景区。
    坚持以人为本、社会效益优先、完善文化设施、投入精品项目、丰富群众文化……珠海走出了一条文化惠民新路径,构建了一个文化传承的新阵地。如今,这个新阵地已经焕发出繁荣群众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传播正能量的新活力。
    ●南方日报记者 林群贤

1
市级文化馆和文化大舞台面世
    搭建平台

站在高处望向圆明新园,东侧是具有浓郁古典苏式风格的市文化馆,西侧是雕梁画栋的珠海古玩城。古色古香的建筑与圆明新园这座“南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成为珠海主城区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
    “以前我们排练都得自己找场地,室内的不好找,室外的设施又达不到要求,这对我们来说是个难题。现在市文化馆有了免费的合唱专业排练厅,我们都去那儿排练了。”10月21日上午,珠海主流合唱团的团长黄乃义刚带着队伍在圆明新园内的“百姓舞台”表演完,又立马赶往市文化馆为下一场表演做准备。
    今年3月底,由圆明新园原“宫廷食府”改造而成的珠海市文化馆投入使用。在这座按照国际一级文化馆功能标准建设的文化馆内,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美术书画展示厅、图书阅览室、舞蹈排练厅、表演舞台等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它的建成不仅填补了珠海无市级文化馆的空白,更为圆明新园文化公园增添了一笔文化重彩,为珠海创建文明城市提供有力支持。
    “很少能看到这么古典又大气的市级文化馆。”从肇庆“自驾游”到珠海的任女士在市文化馆前拍照留念。在不少游客的眼中,市文化馆也是珠海一处新的旅游景点。
    今年9月,市文化馆配套项目——圆明新园中心剧场加顶改造工程完工,这个投资近5000万元改造完成的多媒体多功能中心剧场配套有舞台区近400平方米的LED屏、近6000个座椅等,是独一无二的城市标志性文化艺术大舞台,为下阶段承接较大规模的综合性市民文化艺术活动奠定基础,将成为主题演出、优秀作品展演、百姓自导自演轮番上演的“文化大舞台”。而对于爱看历史戏的游客来说,在中心剧场投入使用之际同步推出的大型多媒体全景舞蹈史诗《梦回圆明园》则是吸引他们的焦点,这是圆明新园经营16年来,继《圆明沧桑》、《东方神珠》、《大清王朝》、《大清海战》、《淇澳风云》之后又一次巨资投入推出的力作。
    此外,园方还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将新园西侧原知足乐改造建设为珠海古玩城文化项目,这也是珠海第一家成规模并配套完善的古玩艺术交流中心。
    这些大型文化项目,正是圆明新园在2012年10月免费开放后着力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的缩影,为城市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
内设“百姓舞台” 激活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旧时媒婆模样的装扮、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脸部表情、夸张逗趣的肢体动作,拱北一家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小品《活宝》逗得观众乐不可支。在圆明新园古典的“百姓舞台”里,台上来自民间艺术组织的演员说唱逗笑,台下一众街坊游客看得开怀。
    两年来,圆明新园已完成华丽转身。由此,群众文化生活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很多民间文化艺术团体有热情、有优秀的作品,但缺乏经费和平台,因此我们通过与珠海市文化馆合作共建的模式,为这些团体提供免费的场地。”珠海经济特区圆明新园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永宏告诉记者。
    免门票开放以来,圆明新园一直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利用九州清晏具有多个独立园林庭院的特点,开辟了文化活动场所“百姓舞台”,一个庭院引入一家民间艺术团体,采取合作共建模式——即园区免费提供场地,艺术团体负责组织实施公益艺术展演、培训,共同打造中国传统文化集聚地、文化大观园。同时,通过拓展与各类文化艺术团体的强强合作,集合珠海市乃至全国专业团体的力量,打造名符其实的文化高地。
    两年来,共有120余支演出队伍在这里演出,内容涵盖京剧、合唱、乐队、秧歌、杂技、歌舞等,每年演出场次多达260余次,参演人员达到4500人次,受益观众人数约15万人次。
    “几乎天天都有演出,我都来看好几场了,每场表演都不一样。像我们老年人就应该多找点乐子,这样能自己演也能当观众的地方就挺好。”家住园区附近的李伯告诉记者。
    若是想听高雅的交响乐,学学古典音乐知识,10月初正式运作的“声乐基地”是个不错的选择;而要想了解传统文化,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的古代六艺,“新六艺课堂”也能满足市民,这里将陆续开展中华射道、古琴、书法、国画、茶道及香道等传统文化研习课程。
    与此同时,圆明新园也利用资源优势,主动承接并开展了各类文化活动。例如珠海市2013年元宵大巡游、“我们怎么过年”非遗图片展、端午汉文化展、粤港澳三地六城——相约珠海《为雅安祈福》音乐会、珠海市春节旅游推介会、珠海首届野生鸟类摄影展等等。据统计,免费开放以来,园区各类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达400多次,填补了本土缺乏大型综合文化艺术活动的空白。

3
凝聚价值认同 为城市铸造灵魂
    城市探索

从原来的封闭式主题景区向开放式文化公园的转变,由单一型经营向综合型经营转变,由外地游客为主向外地游客及本地市民共享转变——社会效益优先也直接拉动了经济效益提升,急剧增长的客流带来了无限商机,实现了多赢。
    免费开放两年来,园区年接待量是免门票开放前的7倍,累计接待游客921.98万人次,成为珠中江地区接待量最大的文化休闲景区。“在政府购买服务的支持下,这两年园区的商业收入翻了两番。”朱永宏透露,企业盈利能力较开放前明显提高。
    圆明新园的变身,背后是珠海在下的一盘大棋,关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城市精神家园。
    通过精心谋划,圆明新园正逐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基地、百姓文化的交流基地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我们在园区的运营上坚持古今文化交融。”朱立宏介绍,演艺一直是圆明新园的核心品牌,《梦回圆明园》是全球首部以圆明园文化、火烧圆明园史实为题材的多媒体歌舞剧,始终坚持体现民族精神、展现传统文化之美,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让观众在引人入胜的情境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思考民族复兴、展望美好未来,颇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在“百姓舞台”上,即便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也像年轻人一样活力十足,文化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百姓舞台”常驻主持人罗赣生告诉记者,参加艺术团表演,既快乐自己、快乐他人,也能强身健体。“很多观众看了我们的演出都主动想加入,艺术团也越来越壮大。”他说,人们从陌生到熟悉,从自娱自乐到互相交流学习,人们感受到快乐、幸福,从而营造出一种十分和谐的社会氛围。
    在圆明新园里,市民游客既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也体验到一种阳光、健康、美好的生活方式,对珠海这座城市的认同也与日俱增。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圆明新园背后,是为市民打造精神家园、为城市凝聚价值认同、为城市铸造灵魂的城市探索。
    圆明新园“变身记”
    隶属九洲控股集团的圆明新园于1997年开业,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在此前长达15年的运营中,门票收入占园区总收入大约75%,几经研究、论证,两年前,珠海市向圆明新园提供2年的财政补贴,每年补贴2647万元,促成园区开放。
    在免门票开放之后,定位及性质的转变也意味着商业结构的优化和运营模式上的调整,对园区运营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圆明新园是怎样实现华丽变身的?
    政企合作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朱永宏坦言,免费开放对圆明新园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为应对开园后急剧增长的客流,按照《圆明新园概念规划方案》的设计,圆明新园累计投入超过1000万元用于改造环路、修建后山变电站、修建环湖栈道和安全围栏、新建3所大型公共厕所、增加8处游客休憩点和休闲娱乐区、完善全园照明和监控设施系统、增设电子显示屏等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目前园区里头的茶花园休憩区改造工程已经完成。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及功能区的陆续建设和使用,园区在接待能力、设备设施及人流疏导等方面逐步得到完善和提高。”朱永宏说。
    与此同时,珠海市政府打通市郊断头路,开通中山坦洲到圆明新园专线公交巴士,为市内外民众到圆明新园参观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公共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园区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按照规划,未来三年圆明新园还将投入超过3700万元资金继续完善园内公共服务设施、园林景观以及引进大型文化项目。
    “三驾马车”拉动园区盈利
    记者了解到,客流量的增长让园区里售卖商品的摊主们也尝到了甜头。“现在平均一天能卖出几十个,节假日人多的时候一天赚上1000多元钱也不是问题。”卖中国糖画的一位摊主说,虽然租金从几十元1平方米涨到几百元1平方米,但免费开放确实带旺了生意。据悉,免门票开放前园区内商业租金的收入只占园区总收入不到20%,如今这一比例已上升到三分之一。
    “目前园区是盈利的,商业、演艺、梦幻水城收入大致各占整体收入三分之一,政府再补贴一部分。按照去年的情况来看,这种模式是可以走下去的。”朱永宏表示,园区将继续通过这“三驾马车”拉动前行。
    “基于园区文化服务的定位和功能,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社会效益,形象好、文化性强、社会效益高的项目我们才会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很多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朱永宏说。
    打造民间文化孵化器
    “圆明新园开业两年,还能保持较高的人气,正是因为重大文化项目的引入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服务百姓,如何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如何可持续地造血反哺前两个目标,依旧是我们的方向。”朱永宏说。
    据她透露,梦幻水城今年将继续投入1000万至1500万元打造全新项目,而在演艺方面还计划引进国内外的优秀文艺作品,让市民和游客在白天、夜晚都能观赏到。园区也计划组织如“首届黄昏音乐节”、“百姓民谣音乐节”等文化盛事,让广泛的市民群众能够免费或低价参与进来一起享受。
    此外,在发挥“百姓舞台”、“声乐基地”、“新六艺课堂”等平台作用的基础上,园区还计划尝试打造民间文化的孵化器,对民间传承或创作的优秀文化作品进行扶持、培育和市场运作,并考虑引进第三方机构,做大做强民间优秀文化的“珠海品牌”。
    南方日报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10/28/content_7363472.htm

2019-08-11 浏览:52995次
地址:公海7108cc-公海710优惠大厅
邮箱:http://mail.zhjzgroup.com
Baidu
sogou